《哲学研究》
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贵州、湖南和广西的交界处,湖北恩施也有部分侗族。侗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叙事诗歌多以人类起源、民族迁徙和习惯法为题材,具有史料价值,以《珠郎娘姆》 《莽岁》 《三郎五妹》 《蝉之歌》等流传最广;侗族大歌《耶老歌》 《嘎高胜》 《嘎音也》《嘎戏》等极具内涵。侗族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古树、巨石、水井、桥梁等均属崇拜对象,以女姓神“萨岁”(意为创立村寨的始祖母)为至高无上之神,每个村寨都建立有“萨岁庙”;侗族以鸡卜、草卜、卵卜、螺卜、米卜、卦卜等多种预卜方式测定吉凶,相信灵魂不死;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也曾传入,并有信仰者。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大将粟裕、开国上将杨至成即是侗族的杰出代表,反映出侗族的近现代发展程度。特别是侗族哲学的研究,更显出侗族思想的现当代自觉与文化发展。
目前,可以作为侗族哲学研究资料的文献十分丰富,如贵州省民委、贵州省文联民族研究会编印的《侗族文学资料》 (1—3),王胜先主编的《侗族文化史料》 (1—10),杨锡光等整理译释的《侗款》,贵州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编的《侗族大歌》,杨通山等编的《侗族民歌选》①,杨国仁整理的《侗族祖先哪里来》 (侗族古歌)②,张泽忠的《侗族风雨桥》,杨盛中的《黎平县民族志》,冼光位的《侗族通览》,吴定国、邓敏文的《侗族大歌拾零(蝉声中的文化)》,龙玉成的《贵州侗族歌谣选》,邓敏文、吴浩的《没有国王的王国——侗款研究》,黔东南州民委民族研究所编的《侗族文化史料》、《侗族文学史》等,及至一些关于侗族鼓楼、风雨桥等方面的研究专著、博士论文等,也能提供极为丰富的研究资料。正是由于资料丰富,因而侗族哲学研究亦较充分,其中吴晓萍、何彪的《侗族哲学思想史》随《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史》获2000年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二等奖,目前已经有两本侗族哲学研究的专著问世。哲学研究的论文也较丰富,现据此分析侗族哲学研究的基本状况。
一、侗族哲学研究内容的范围界定
侗族哲学研究内容的范围界定包括两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一个是哪些问题是哲学问题并因此而成为哲学研究的内容,一个是哪些文化形式是哲学研究的取材对象。前者是哲学的内容问题,后者是哲学的形式问题。
关于哲学的内容问题,从刘光汉(即刘师培)1906年在《国粹学报》第2卷第4、11、13期发表的《中国哲学起源考》中提出“中国哲学”一词以来,虽然有上海中华书局在1916年出版的谢无量的《中国哲学史》,但是一般把胡适于1919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哲学史》作为中国第一部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产生的标志,关键就在于哲学的内容界定问题。据此可知,哲学的内容判定,人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相对确认的标准。此后的中国哲学史发展,似乎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基本内容的认定标准,这就是1992年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史》的界定:“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史,系指中国各少数民族哲学的萌芽、形成、发展的思想史。……从内容上说,涉及面相当广泛,它不只是包括通常意义上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社会历史观,还包括宗教哲学、人生哲学、人性论、伦理道德思想、美学思想、社会理想、宗教和鬼神观、民俗学、以及哲学与科学、政治诸多关系,等等。注意探寻分析各民族原始社会时期哲学的萌芽,是本书的一个显著特点。”③这种内容界定,直到如今的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研究,都仍然未有更多的突破(更不要说根本性突破),只是依据现时代把生态思想、和谐思想、习惯法思想(法哲学)等纳入其中。例如作为侗族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中国侗族》④在侗族的信仰文化中阐明了侗族的哲学思想,包括思想特征、关于万物与人类的起源、道德观、生命观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该书对侗族精神气质的研究也具有哲学意义。《贵州世居少数民族哲学思想史》⑤中所阐明的内容则包括哲学思想的萌芽、鬼神观、伦理观、生态观、对“歌养心”的认识、侗族哲学的代表人物等,其中“鬼神观”也属有无神论的研究范围,属于传统哲学认定的内容范围。所以,有侗族哲学研究的学者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既是文明古国、文化大国,又想要做文化强国、创新大国。但是,古代中国有“哲”有“学”单字,却没有“哲学”之单词。但是,没有“哲学”之单词,却不能说没有“哲学”之实慧。从形式逻辑的角度说,这其实是语词、词项或概念的关系问题。同一语词可以表示不同的概念、同一概念也可以用不同的词语表示;同一词语在不同的命题或判断中也会形成不同的词项。据此,我们首先在概念上就不应该计较中国古代是否使用了西方所用的“哲学”一词。对此,有侗族哲学研究学者指出:“古今中国都有哲学。但中国人不称这种学问为‘哲学’,而称它们为‘经’、‘书’、‘论’、‘贤文’、‘哲理’、‘道理’、‘理词’等。其实《四书》、《五经》等的作者都是中国的哲学家(表述有误,这些都是作者佚名的哲学著作——引者案)。中国人则称他们是‘圣贤’、‘先哲’、‘道家’、‘儒家’等。‘圣贤’、‘先哲’、‘道家’、‘儒家’与‘哲学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其实这才是真正的‘中国文化’。于是我们的结论是,古今中国都有哲学,中国少数民族有的同样也有哲学,甚至有比‘西洋哲学’更古老的哲学体系,如《易经》、《侗易》 (《侗易》是侗族的《易》学)等。因此我还是坚持这部书的书名叫做《侗族哲学概论》。”⑥这一说法虽然在表述上有不准确的地方,但在思维路径上,其哲学诉求与笔者从生命体验的层面研究各该少数民族的具体生产生活实践,从中进入各该民族的生命境遇与生命体验中去探寻各少数民族的哲学智慧的思路相一致。
上一篇:基于哲学视角的BIM 本质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