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研究

中西方哲学思考对于河南旅游业发展的启示(2) 

来源:哲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25

综合以上可知,现在鲜有采用哲学观点对于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的研究,河南省旅游业发展进程积累了很多问题,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哲学思想能够直指旅游业发展的核心任务。“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观是哲学思想中的重要环节,河南旅游业应当高瞻远瞩,在保证民生的基础上,发展高品味的旅游业,将河南省打造成优质的“诗意的栖居地”。

三、中西方哲学与旅游发展的关系

西方哲学将矛盾论作为一切问题产生的根本,中国哲学解答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正是因为没有处理好这些主体之间的关系才导致旅游市场中诸多乱象。而无论是西方的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的天、地、神、人一体,反对人与自然的分离,还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的辩证意识,两者是从不同角度但是从同一高度,指出了人类如何和万物更好相处的道理。

(一)矛盾论存在于整个旅游发展过程

旅游中的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旅游发展中的一切过程中,并贯穿于旅游业发展过程的始终[7]。对于旅游地来说,在旅游地发展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也都存在着客观的不可避免的矛盾。Getz 曾将旅游地发展分为四阶段,即发展、成长、成熟和衰落阶段[8]。无论是旅游地发展初始阶段,还是旅游地成长阶段以及旅游地成熟和衰落阶段阶段都存在着旅游矛盾,只是矛盾的具体内容和涉及的矛盾主体双方有所不同而已。

在旅游地发展初始阶段,旅游地的优美的风景还未被更多人发现,或当地旅游资源的价值还未被挖掘体现,当地的一切旅游资源都还只是按照自然规律或本该有的“面目”自然生长。但随着零散的游客或驴友前来游玩或探险,这一资源的价值变也逐渐得到“有心人”的注意。这里的“有心人”可能是迫切需要发展旅游、创造就业、造福社会的当地政府,也有可能是追求经济利益的旅游开发商。一旦被“有心人”盯上便不得不开始进入旅游的开发与规划阶段,而一进入这个阶段也势必要打破资源自身原来的发展平衡。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人们改造自然必须是在遵循自然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不能违背自然发展规律,否则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旅游资源本身属于客观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一种事物在旅游资源开发改造过程中,也应当遵循旅游资源自身规律,不能过度开发,注意维护资源生态平衡,否则就会破坏旅游资源事物自身内部矛盾的平衡性,一旦平衡被打破,事物发展的规律被违背,变无法实现长久可持续发展,无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在旅游发展成长阶段,旅游地的旅游资源价值逐渐得到体现,旅游知名度逐渐提高,旅游者人数增多,整个旅游活动也变得有组织、有规律。在这个阶段旅游矛盾逐渐演变成旅游地接待量与游客需求之间不平衡的矛盾。由于游客增加,而旅游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旅游住宿、餐饮接待、旅游交通等一时之间还不完善,造成供给与需求之间不匹配的问题。这个阶段矛盾转化为游客与旅游地接待方相关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

在旅游地发展成熟阶段,也是旅游地发展的黄金期,游客的增速有所趋缓,但旅游地游客接待量趋于饱和,旅游地的功能分区明显,旅游业已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这个阶段由于游客人数众多,旅游拥挤反而使得游客旅游的“幸福感”下降,同时游客的到访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产生一定影响,此时的矛盾逐渐转化为游客与游客之间的矛盾以及游客与当地居民之间的矛盾。

在旅游地衰落阶段,由于前期游客大量进入,游客行为对旅游地环境产生破坏,导致旅游地吸引力下降,游客人数下降。该阶段旅游地发展的问题关键是旅游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由于前期游客人数众多,对于旅游地产生的破坏没有得到及时修复或有效管理,导致旅游地自身吸引力下降,此时如何实现景区长久可持续发展成为旅游业能否发展成功的关键。

(二) 天、地、人之间的关系是主要矛盾

旅游是亲近自然的行为,敬畏自然,敬畏大地,是每一位旅游者应该遵循的自然守则,人是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正是因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才打破了这种统一。人类中心主义也是因为人类高估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逐渐漠视自然的地位与能力,导致了人类总是因为自己浮浅的行为导致严重的后果。

(三) 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上一篇:我国应用型高校管理类专业哲学教育研究以酒店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