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研究

中西方哲学思考对于河南旅游业发展的启示(3) 

来源:哲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25

旅游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是最为突出的矛盾点。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是长久存在的,需要时间去认可去接受的,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存在更多的可能性,也所以矛盾处理起来更加复杂。利益均衡,各方权益最大化,是需要多方协作共同完成的,许多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主体不能相互配合,片面的看待问题,导致冲突的发生。

四、中西方哲学视角下的河南省旅游发展研究

本小节以结果为导向来,以云台山和郭亮村为正反面案例,从哲学的角度来审视旅游目的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企图为后续河南旅游发展寻找可供借鉴的哲学方面的经营管理理念。

(一)案例一——焦作云台山

焦作云台山在河南省旅游景区的发展中是比较成功的,云台山景区的开发过程中反映出诸多矛盾点,而如何处理这些矛盾是云台山的经营哲学,也是云台山开发成功的关键,本文就是从哲学的角度来剖析云台山在景区建设中遇到各种问题时的举措,从而也为其他景区开发管理提供借鉴思考。

高标准的基础设施,解决旅游景区内部供给与游客需求之间不平衡的矛盾。云台山景区曾先后投资9 亿多元进行高标准化硬件设施建设,如进行交通改善,对进出云台山景区的交通道路进行硬化,对周围环境进行绿化和美化,对景区内所有的人行观光步道进行了环线铺设,争取给游客游客舒适、安全的旅游体验;景区内所有的厕所也均按照“设计标准化、造型美观化、设施宾馆化、品位高雅化、管理长效化”的五化标准全部达到三星级以上,仅每年免费为游客提供的卫生纸费用就达10 万元以上;并且景区内所有供游客休憩的设施,要求在外观、颜色、造型等方面均全部与景区周围环境相协调,避免产生违和感。

“景政合一”的管理体制,解决景区管理机构与地方政府的矛盾。景区得到一定发展之后便会出现由于利益分配不均导致的利益纠纷问题,为了解决景区管理机构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云台山景区在开发之初就大力推行景区一体化管理体制,成立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进行统一管理,尽可能地整合资源,形成景区发展合力。

系统化的培训体系和服务理念,解决景区服务优先与效益优先之间的矛盾。在景区发展进入成熟阶段之后,游客人数众多,可能面临旅游服务质量下降的风险。景区为了追求更多经济利益,不断进行宣传和市场推广,从而招揽更多的游客进入,但是景区内部很多基础服务设施和相关管理理念却较为落后,成为制约景区发展的屏障。但云台山为解决这一难题,始终秉承“金奖银奖不如游客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游客的口碑”服务理念,为了实现“不让一位游客受委屈”的承诺,制定一系列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方案,提供各种培训机会,提高从业人员素养,并制定人人都是安全员、保洁员、服务员、救护员、宣传员的“五员一体”服务体系,力图打造中国最让游客安心的景区。通过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以服务为抓手,通过提升服务来带动维持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增长,巧妙化解服务优先与效益优先之间的矛盾。

(二)案例二——新乡郭亮村

河南省旅游业中乱象频出,拥有一条“绝壁长廊”的郭亮村,因为这条“壁挂”之路让人神往,但是却让很多游客带着不悦离开,高价景区交通、强制收费等问题让许多游客望而却步,甚者遭遇欺骗。村民与景区各执一词,不愿承认谁是问题所在,于是形成了政府、村民、游客互相之间的不信任、隐瞒甚至是欺骗的恶性循环。政府作为管理者的角色,应当直面问题,以景区的长远发展为打算,保护好村民的利益,在管理上要做到“以人为本”,给村民争取自身利益的机会,而村民应该积极配合政府的合理安排,要在景区的管理中占有一定的话语权。景区脱离了村民自己管理,没有兼顾到村民的利益,没有体现整体的联系观,这样的管理结果只能是失衡的,无效的。

通过上述两个案例可以折射出河南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和开发管理中的一些不合理现象,如开发规划不合理、相关群体急功近利、管理者短视等,如果旅游业在开发规划时能够顺应事物发展的正常规律,对于旅游资源的取用加以节制,以科学的指导方针,平衡好各主体的利益关系,真正奉行“以人为本”以及“以自然为本”的原则,辩证的处理二者的关系,并将“以人为本”置于“以自然为本”的前提之下,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我国应用型高校管理类专业哲学教育研究以酒店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