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研究

李小龙以哲学撬开功夫世界,冯友兰以从心出发 

来源:哲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09

我是从李小龙那里第一次接触哲学的,他让我从爱上“打架”到爱上思考。这两件事情虽然看起来不相关,但却都包含着对自我世界、外界世界的本质,对事物发展规律,对人的思考。

打架一旦展开会不由自主地形成一个自我控制的空间范围,这在自然中也比较常见,动物之间的斗争亦如此。在人类世界,又可以通过内心在打架中的思考落实在防守与进攻中,从虚无到实实在在的斗争。

从李小龙的视野去看世界,打架就不全是打架,而是“自然”、“阴阳”、“论禅”的哲学。

为什么喜欢李小龙与他的独一无二的哲学思想?

首先李小龙突破传统,不迷信权威,就如我们看电影《叶问》,看到叶问挑战传统固执的思想。

他的徒弟李小龙继承了师傅的“武术之道”,从本身性情进行创造发展,把哲学引入武术。更注重批判精神,取经去渣,把中国哲学中道理化为己用。

1.李小龙的“武道”是顺其自然的思考衍生。他从老子的哲学思想中体会自然规律,保持自身与外界的一致性,体会中国武术与自然界的融合之道。

2.李小龙的“阴阳说”产生千姿百态的自由形式。他从《周易》学说中体会有形与无形的关系,从哲学的角度创造有形的姿态,“已无法为有法”也是他的武术能被世人所谨记并发扬光大。

3.李小龙的“禅意”是借虚空来修复心,心就是最难管理的,心是人性,人随时有欲望,如何不让它破坏自身规则,就需要借助另一个虚空的“我”来管理。李小龙自信也就来源于此,他不断地挑战天下最强之人,其实就在挑战自身。

李小龙打架厉害吗?

我觉得并不是最厉害的那一个,但却是最会思考的,从无形到有形,从挑战对手到挑战自己。

功夫也许只是李小龙一个兴趣或者事业,而真正让他从爱上“打架”而后转向认真思考的是哲学,这些也使得我对学习哲学有了兴趣与规划。

中国哲学思想

在中国的哲学上,从盘古开天以后讲述大多都是人在对抗天的故事,正是人的故事,才可以从心出发,看世界。

中国哲学讨论了日常人与社会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自我内心的问题。正是这些日常行为的思考也引导了人们思考宇宙大道。宋朝王阳明诗句中:“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就是对自我内心的感受描写,对认知的知行合一。

早在尧舜禹的时期,中国哲学就已经关心治理人心的重要性。

尧把帝位让给舜时,问他:“治理天下难吗?”

舜答:“不难。”

尧再问:“什么难呢?”

舜回答:“人心。”

于是尧送给舜十六字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从统治者角度,治国事,重在治理人心,变化的人心捉摸不透,要随机应变、积极疏导,从感受人心变化中体会到自然之道,研究事态本质。

从老百姓角度,日常的生活中管理好自己的欲望最为重要,一方面思考着不要破坏规律,才能更好的生活;一方面也要明确社会中人心变化快,自身要有一颗大道之心,才能识别破坏规则的人心。

从古至今,我们需要承接的哲学思想都是从心出发,知行合一,在正确的时间要做正确的事。

其次我认为哲学在于感受与阅读

有一天,我想把所有认知变得更深刻的时候,找到了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思想与我喜欢的李小龙的思想同为以中国学者角度写给外国人看的书。

这里我看到了李小龙为什么可以从功夫中看到“道”、“阴阳”、“禅意”。

这本书让我找到了:通俗读中国哲学,了解哲学基础思考的重要性。

哲学需要自由思考,也要有权威的思考内容,从基础知识去学习,从通识角度去识别。如此,需要登高望远,站在世界的角度去看。

哲学的书读很少,但是不能错过这一本,因为冯友兰先生说过:“ 良史必有三长:才,学,识。 学者,史料精熟也; 识者,选才精当也;才者,文笔精妙也。意在通俗,不易展其学,而其识其才,较之学术巨著尤为重要。”

读此话,对先生将中国哲学置身于世界哲学的审视观点钦佩不已。

环顾当今西方各国用了几个世纪进行改进,而现今的中国只在几十年就完成。

上一篇:陈波:过去50年最重要的西方哲学著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