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研究

对于这个社会,哲学有什么用? 

来源:哲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29

作者:李敏刚,匈牙利中欧大学政治科学系博士候选人,研究政治理论、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

已故的德沃金(Ronald Dworkin)是少数有就这个问题深入思考的哲学家。他在生前最后一本著作《刺蝟式正义》(Justice for Hedgehog)中,就对「哲学应该如何介入社会」提出了不少有趣且深刻的观点。

他主张:哲学有责任介入社会中的价值(values)讨论,因为价值讨论在社会中愈深刻丰富,就愈有助于公民成为有承担(responsible)的人;而成为有承担的人,则是活出美好人生的重要条件。

德沃金的观点其实相当激进,却没有引来学界太多的注意。在这里,我将稍为整理他复杂的论证,将他的讨论带到我们的视野之中。我将提出,如果按德沃金的思路想下去,哲学也许应当比他设想的还要更「入世」。

01

做一个正直的人

让我们先从德沃金有关美好人生的说法谈起。要活得好,不免要依赖外在条件,譬如说我们要有温饱、健康、能有知心的朋友等等,这些涉及到一个人的祸福顺逆,并不是我们自己能够充份控制的。

可是,德沃金指出,美好的人生,并不只是在于所有这些外在条件都得到充份满足。作为能动的主体(agent),我们还希望自己的人生是成功的(successful)。这是甚么意思呢?

意思是,我们还希望做对的事和有价值的事。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原则(principles),去界定甚么行动是对的、我应该做的,也界定在这个世界里,甚么事物是有价值、值得做或者追求的。

我们会希望在有限的人生和外在条件限制下,尽量实践这些对的和有价值的目标,做得到愈多,就可说是愈成功,我们的人生也就愈美好。

也就是说,一旦我们接受外在条件的满足不能充分说明人生是否活得好,接受主体的决定和实践也是「我的」美好人生的重要一环时,我们就不得不做价值判断:甚么值得做?甚么值得追求?

而这也预设了,无论我们自己是否意识到,我们事实上是有很多的原则去指引我们对美好人生的追求的。

这些原则从何而来呢?德沃金认为,这些我们重视的原则,来自我们的有效信念(effective convictions)。不同的个人际遇、身处的文化和时代的不同,都会令我们有不同的信念,而正是这些信念构成了我们建构原则的基础。

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们都大抵会认同奴隶制是错的、残忍对待生命是错的、对朋友坦诚是对的,等等。

譬如说,如果将他人用作奴隶是错的,那么,血汗工厂要求工人长时间、在欠缺工业安全措施的情况下、低薪地工作,是否也是错的呢?为什么?这里,我们就会开始建构理由,去说明奴隶制或残忍为甚麽是错的,而这些理由,又会成为我们在其他事物上做判断时的依据。

基于这个对美好人生的结构的理解,德沃金指出,我们有理由去追求一个有承担的或体现「正直」(integrity)的人生。

所谓有承担或正直,是指我们尽量服从于那些建基于有效信念的原则行事,并建构尽量逻辑上一致(consistent)、在不同信念间自洽、而且具体的原则。目标是将这些原则应用到我们所有的日常行事和价值判断之中,于是我们做的每个决定,都是有充分的理由被理解为是正确的或有价值的。

德沃金将这个「建构原则—约束行动」的心灵活动比喻为过滤(filter):我们有不同的动机去做或不做某些事,譬如说对权力、财富的追求,或满足身体种种动物性的欲望(所谓食色性也),这些动机的存在不由我们的主体性所控制。

而有担当的人生,就是用那些基于信念的原则,去「过滤」这些动机,让只有不与原则冲突的动机实践成行动,而这个「滤网」愈广阔(也就是包含愈多的情境之下的价值判断)愈紧密(也就是原则愈具体、提供给行动的理据和考虑愈周全)愈好,代表我们的行动愈为正直。愈为正直,我们就愈是依据我们的信念和原则行事,就是愈接近我们的美好人生。

02

由承担到哲学

首先,现实上来讲,我们不可能无时无刻都在反思、无时无刻都自觉地根据原则行动:人生还有其他重要的事是要花时间做的,让反思无时无刻都佔据我们的生活是不必要的严苛。

其次,我们形成信念、建构原则的资源,需要求诸文化生活,譬如我们身处的文化的风俗、文艺、政治制度、法律、语言,这些资源都不是我们凭空自省就会有的,而是需要在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去经历和感受。而哲学也是这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上一篇:哲学家帕斯卡的贡献有哪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