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人生,除了春秋时期的孔子、宋朝的范仲淹之外,就得属明朝的王阳明最有资格。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王阳明都做到了。王阳明小时候的理想,并非状元及第,而是做圣贤,并且终生以虞舜、夏禹,勾践、刘宠等先贤为师,践行了一辈子;立功来说,他虽没有上过军事学院,但却无师自通成为“军神”级别的军事家,不但平定宁王叛乱,并且多次解决了几十年的边境叛乱问题,成为大明的守护神;立言这一项,是王阳明对中国哲学最大的贡献,他提出的“心学”成为孔子、孟子、朱熹之后最具影响力的学问,至今还被人们学习参悟。
王阳明从小便把做“圣贤”当作自己的理想,这与我们许多人把三百六十行之一如工人、农民、军人、科学家、演员等很不一样。王阳明13岁时母亲就去世了,幼年丧母使他过早失去了母爱,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对这个世界的大爱之心。王阳明少时便是一个提问型孩子,不是老师考他,而是他考老师。有一次他问老师:什么是第一等事?老师按照儒家“学而优则仕”的套路回答:读书而登第。王阳明当即否认了老师的答案,反驳他说:登第恐怕不是第一等事,应当是学做圣贤。王阳明的答案让他的老师都大吃一惊,对他刮目相看。
王阳明果然“知行合一”,走上仕途后也并没有被社会的“大染缸”熏染。王阳明认为:天下无不可化之人。有个王阳明教化弟子张思钦的故事,张思钦请王阳明给父亲写墓志铭,王阳明拒绝后讲了这样一番道理:假手别人给亲人写墓志铭并不能表明儿子的孝顺,靠人不如靠己,如果自己做个贤人,使父母成为贤人的父母,那便是最大的孝顺。王阳明不为别人做花样文章,而要求别人实事求是做圣贤的精神,使张思钦心悦诚服。
王阳明知行合一
另外一个故事流传更广,是王阳明用“致良知”教化强盗的故事。王阳明被贬贵州山区时,遇到一伙强盗,对强盗们讲起他的道义来。杀人放火的强盗们哪里听得进去,对王阳明说:你在宣扬人人都有良知,但我们杀人放火,什么都做过,难道还有良知可言?王阳明于是跟强盗们做了“游戏”,他对强盗们说:我让你们做什么,你就做什么,我就会证明你们还是有良知的。强盗们答应了。于是王阳明命令强盗们脱衣服,当强盗们脱到只剩下裤头时,不肯脱了。王阳明命令他们继续脱,强盗们说:脱不得!脱光了,岂不太羞耻了吗?王阳明说:对,这个羞耻之心,就是良知!于是强盗们终于被王阳明说服,化为良民。
王阳明在仕途上虽然并不是太顺,但在每一个岗位上,他都依靠自己的“良知”做事,取得人们的认可。王阳明本身是个清官,在位时也大大地奖励清官,但当他看到明朝的薪俸过底导致腐败时,向朝廷提出适当提高薪俸的建议,这就是他的“良知”所在,不为了清官而清官,讲究实事求是。王阳明做官,注重从自身做起,简化繁文缛节,裁减不必要的文书,减少视察次数,尽量不给地方官员添麻烦。他还大兴淳厚之风,移风易俗,制止农民婚丧嫁娶中浪费钱财的奢靡行为,不但正己,而且正人,王阳明的一生在“德”字上给社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王阳明并不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相反,他是一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堪比韩信、诸葛亮、刘伯温的将帅之才,王阳明做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期间,巡抚南安、赣州、汀州、漳州等地,此时盗匪谢志山、池仲容、陈曰能、高快马、龚福全、詹师富等在所辖各地叛乱,各自称王称霸,不可一世。
王阳明平宁王之乱
为了平定这些叛乱,前任巡抚文森托病去职,赣县主簿战死,王阳明并没有被这些表面穷凶极恶的叛匪吓倒,而是从容不迫地调查实际情况,当他了解到主要原因在于官府中有“内奸”时,那些表面上的仆役,实际上的盗贼耳目坦白交代,倒戈投降。王阳明利用这些“盗贼耳目”获知对方情报,做到了知己知彼,对敌人突然发动进攻,在上杭破敌四十余寨,斩杀、俘获七千多人,在大庾、左溪、横水破巢八十四,斩杀、俘获六千多人,为患数十年的盗贼竟被他短时间荡平,用兵如“神”。王阳明总督两广刚一到任,朝廷不能平定的匪首卢苏、王受,听闻王阳明到任,竟然不战而降,被他的军威吓破了胆。
上一篇:什么叫做空间哲学大师 让思皓X8这位“老师”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