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研究

学哲学到底有什么好处没好处!那还要不要学必 

来源:哲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19
当我们问到底什么是哲学?这本身就是一个哲学之问。 这也很恰当的解释了哲学存在于万界之中的,它是无处不在的。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每天走到街上,向别人提出许多问题,然后再向别人解释许多问题。 人们一开始只是觉得有趣,但慢慢发现有趣之中似乎存在着一定的真理,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但苏格拉底告诉他们,真理并不存在于他的解答之中,而存在于我们自己对于世界的思考。 它并没有标准答案,绝不会有一个人能站在你面前,告诉你哲学到底是什么,或者什么都不是。 所以不要寄托于有人用一段话来告诉你哲学的本质,因为哲学的概念本身就是随着历史不断发展的抽象概念。

在漫长的岁月里,总有研究哲学的人站出来说:醒醒吧,凡人,你们都错了,我说的才是真正的哲学! 那么问这些人所解释的哲学到底是不是哲学? 这句话也相当的哲学! 那么当历史上的伟大哲学家们,他们在说一些很哲学的话的时候,到底说了些什么?

叔本华告诉我们:人类幸福的两大敌人是痛苦和无聊。

黑格尔告诉我们:有一些宝贵的东西作为它的目标时,生活才有价值。

康德告诉我们:发怒,就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贝克莱告诉我们:存在就是被感知。

尼采告诉我们: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这些很哲学的话,无疑都是讲人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所以如果非要用两个字来解释哲学对应的是什么,那么这两个字无疑是“生命”。 这个生命不是我们所想的那个生命,而是作为生命本身的生命。 哲学界有一个说法,说学哲学就是学习如何去死? 很多哲学之外的人认为这个说法带着一丝诡异恐怖之色,但哲学思维解释起来的说法却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般,它的解释是只有活人才能学习如何去死,因为不曾活过、或者如行尸走肉般的人,死对这样的人而言是不具备威胁性的。 所以真正活着的人,实际上该早早考虑自己该如何面对死亡,必须时刻把自己当作一个“必死之人”来看待,来筹划,才会建立起如何活得更好的渴望,这样的渴望才能构建起赶快活的紧迫感,这样的活法才是有质量的生命。 当我们考虑到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时候,我们才能更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才能善待自己的生命。

我们常说的哲学的“无用之用”便正是于此,它看似无用,但却能激发人的内在生命力和生命意识,使人成长和成熟。 除了上述的解释,哲学之外的人更关心学哲学到底有什么用? 哲学是一门学科,而学哲学是一种行动,那么这场行动之后最容易获得的是什么? 最容易获得的就是哲学思维。 这个哲学思维大指三个部分:第一思想的开放性、第二思维的批判性、第三思考的逻辑性。 思想的开放性 我们人类在固定了三观之后,很难接受别人进一步的三观引导,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所认为的一切就是真理,甚至在遭受一点质疑的时候,就会直接拒绝交流,更别提思想不一致、三观不一致的时候。 从而当自己的思想遭受真正质疑的时候,根本没有能力为自己的思想做辩护。 而思想开放性就是教会我们如何接受不同的观念,如何与和你三观不同的人交流,进而思考别人的想法到底有没有道理,这会让我们的思想充满包容力。

思维的批判性 哲学的世界里,没有真正的标准答案,但万物实际上正反是限定的,那么在讨论一个问题的时候,如何证明错,则就需要论证,而在论证的过程中就需要打破常规,用批判性的眼光去看那些我们觉得“正确”以及“合理”的东西。 所以哲学批判性思维有一句值得学习的话:凡事不要想当然,而是要问这个当然是怎么存在的。

思考的逻辑性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一种情况,就是和别人交流的时候,知道一件事的大概框架,但很难表达出来。 这就是没有逻辑性的最好证明,在哲学的思考逻辑性里,有两个关键点,一是逻辑性,二是清晰性。 逻辑性思维交流有一个很简单的公式:你要把你的观点和理由,尽可能清晰的表达出来,你要把你的交流对象当成没有任何知识背景的人,最好把他们当成是小学生,这样你才能真正讲清楚。 因为你的交流对象没有义务理解你讲的事,让对方理解你讲的事,是你的义务。

上一篇:费莱尼有望续约!符合泰山队审美哲学,郝伟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