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研究

从长安到洛阳、北京,中国历代帝王的定都哲学 

来源:哲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6-26

凡历史悠久的国家,城市发展在历史中举足轻重。其不同阶段,城市均有不同的价值,而且这价值是不断变动的。总的来说,无非是政治、经济方面的考虑,从而使地理上的城市蕴含价值。世代绵延,城市也因人的存在而生发出文化价值。
中国历史悠久,尤其如此。比如上海,在 17 世纪时还是一片荒凉,称作渔村都算是夸大了,但后来因为东西文化碰撞,经济交流,瞬间崛起。比如重庆,全是山,满山雾,被称“山城”,闭塞崎岖,本来不是那么显眼,但因为抗战时为临时首都,政治上举足轻重,于是名闻世界。比如大理,本来也是做过都城的,大理国以此为都城达 516 年,自大理国之后,也就很少有人注意了,直到近世旅游兴起,又进入人们视野。在中国古代,雄关重镇,受影响最深的是政治影响。而政治视角又是以经济和军事价值作为基础的。所以,凡能作都城的,必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历朝历代,帝王们选择都城,都是以此为基础,后人总结前人经验,知其兴亡之因,从而郑重选择都城,久而久之,自然形成了一套原则,也形成了独特的定都哲学。
中国几千年来,大大小小的帝王,有男有女(比如武则天),加一起共有 559 个。377 个是皇帝,162 个事国王。如果从黄帝算起,到溥仪搬出金銮殿为止,大约有四千六百多年,政权共 83 个。但这么长时间,这么多人,在定都选择上,竟然出奇地相似。这不能不让人相信古代帝王们心思在某一点上是相通的,他们彼此虽然征战,有些覆灭了前朝,在都城选择上,还是坚持前朝的定都哲学。我们把中国古代重要的都城,按为都时间长短列出来,便一眼能看出其中关窍。
长安,也就是今陕西西安,是作都城时间最长的,共有 1100 年之久,从周到唐,历经十余代。其次是洛阳,共有 860 年是作为都城的。很长一段时间,洛阳是与长安并重的,比如唐时,它经常作为东都存在。北京,到现在依然是首都,中国古代为都城时间共 775 年,金元明清,均以此为都城。夏县,这地方在现在山西,主要是公元前夏王朝在此建都,共经历 440 年。南京,大大小小的王朝在此建都城的时间是 429 年。此后未江陵(419 年)、开封(349 年)、商丘(271 年)、杭州(220 年)、新郑(205 年)。新郑最古老,三王之世便做都城。但时间也是最短的。因为形势变化很快。长安,则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孟子曾说得天下的三大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长安地处渭河流域,控关中地区,地理优势非常大。而他不能再做都城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吐蕃兵势的威胁,唐内部溃败,经济彻底瘫了。所以,长安常常是文人墨客抒发思古之幽情的好地方。千年之久的长安,真的是让人慨叹“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甚至在明清之时,当时的都城已经是北京,但诗人们经常用“长安”代指“北京”。
古代的王朝兴起,最先是在黄河流域的,长安本就很近。但是,按理天子应该坐镇中央,以地理上论,中心应该在河南中原大地。(按:如今中国地理上的中心是甘肃兰州。)于是一个王朝建立时,必讨论定都何处。最初大概有两种意见,一是建都长安;一是建都洛阳。帝王和他们的知识分子参谋团为此非常纠结。最终的定论是,长安山河凭固,进可攻,退可守,比较安全;洛阳居天下之中,辐射天下,德化天下较为方便。第一种考虑是防,以防为主的。因为中国自古所受威胁以西域、河套、漠北、塞外为主,这些地区有很多少数民族,如匈奴、突厥等,时常攻伐,如果建都洛阳,一马平川,骑兵可以快速进攻,非常被动。北宋选择开封为都城,几乎就是无险可守,所以苦苦支撑。
长安就不一样了,地理优势非常明显。秦孝公在咸阳建都,咸阳西安非常近,只有三十公里,便可以“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长安自然也有此山河之固,东有潼关、西有大散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四座关口控制着进出长安的通道,易守难攻。在长安可以安全地图谋天下,并吞八荒。
虽然历史上,长安城是有两座的,名称也不一样。汉高祖定天下,就是考虑到这一点,理所当然地建了一个都城,称“长安”,在今西安市的西北。隋唐因之而发展到西安市的中心,这是隋文帝杨坚的注意,他要大兴天下,所以称为“大兴城”。隋文帝时期,帝国的威胁已经不是匈奴等塞外漠北之敌,主要在内部,所以隋文帝主要考虑的是内部政治。杨坚是依靠关陇集团而得天下的,他需要内部的政治支持,不敢离开长安。唐太宗的考虑是大抵如此。

上一篇:金岳霖放弃商业学而选择哲学的原因,居然是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