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研究》
【新著评介】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不仅从批判性与实践性的认识论视角自觉把握时代演进的基本脉络,而且以主体性和建构性的方法论角度引领理论创新和文明形态重塑的前进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萃取了中国智慧,凝聚了中国力量,提供了中国方案,开创了新的现代化发展范式与新的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践催生出与之相匹配、相适应的现代哲学范式,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建构开拓了理论创新的可能性空间,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走向多元现代化提供了新的价值选择与路径示范。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汪信砚教授所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与方法》(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立足基础理论和综合实践的双重需要,以方法论问题为切入点和线索,把理论与方法相结合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现实研究的平台,并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方法以及问题与体系等多重维度予以重新审视,在发掘理论限度和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构方案,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从基本范畴研究向实践方法探索的成功尝试与范式引领。
系统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特色范式和崭新叙事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文化以及中国实践不断互动和融合发展的历史产物。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与体系建构的过程中,不同历史阶段和具有不同主题的时代之间都呈现出差异性的理论形态与实践内容,展现出多样性的价值诉求与路径方法,表现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的话语样式与话语体系。该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现代文明发展成就的内在关联性为宏大视野,系统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特色研究范式和崭新话语表达,从中国化的“源流”“传统”和“范式”层面凸显出其理论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民族发展关系的认识上,该书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的重要形式,揭示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以及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的民族化理论体系。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体系构建与叙事话语的解读上,该书审思“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范式”密切连接的过程,发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道路的哲学表达”相互转换的内在机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认识和理解有着富于历史延展性和思想穿透力的理论洞见。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视野看,对人类未来发展道路的探索和文明形态的塑造必定超越相互博弈的模式,从而构筑一种彰显合作共赢的意识和命运共同体思维。该书明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形成的自身特色,厘清了反对种种教条主义的立场并有力地回应了西方的质疑之声,指出未来文明发展需要立足自身文化传统和共同理想追求,当代中国哲学发展也必须为思想解放和实践创新夯实理论基础。
全面勾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体系的历史科学形态和实践理性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和改造中国社会现状并促进历史发展的实践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思维和实践观点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贯通中西方哲学思维的理论中介,也构成中国重新审视并构建实践哲学范式的思想资源。该书从对“西学东渐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进程的考察到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中国特性的合法性”的阐释与辩护,逐步呈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传统实践观点的形塑和改造,实现了从实体性理念向历史生成性和建构性思维的转变。正如作者指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和中国哲学的现代传统或新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传统逐渐摆脱西方资产阶级主导的现代哲学的束缚,而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思想资源,诉诸从阐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思维转变的基本视域,全面勾画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科学形态和实践理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是否具有独特的真理性和价值性的问题,是历史科学和实践理性所要追寻的课题。该书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念,发掘其思维方式的基本特质与中国特定的社会结构、知识体系和生活方式之间彼此分化、相互整合的密切联系,促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体系在历史科学和实践理性的互动中日益凸显出“建构性哲学”的当代形态。
上一篇:学海泛舟,探索哲学世界!她是曲园学子赵文康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