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研究

复旦哲学教授王德峰寄语毕业生:永葆追求真理 

来源:哲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6-23

明明德并不是个人在书房里边苦思冥想的,这样明不了,明明德的途径是什么?是亲民,“亲民”在我看来应当这么来解释:就是参与和体察人民生活,朱熹说“旧本有误”,本应当是“新民”,王阳明又批评了朱熹,说亲民是对的。我认为“亲民”是对的,因为中国的基本思想并不是要改造老百姓、改造人民生活,而是参与和体察人民生活,因为天道就在人民生活中。

我用虚无主义概念来揭示当代文明的根本病症,最初发现这个根本并且把它赤裸裸地说出来的是尼采,马克思是用了“异化”来诊断当代文明的根本病症,海德格尔用了“遗忘存在”来揭示当代文明的根本病症——我们只抓住存在着遗忘的存在本身,这都是关于虚无主义病症的不同的哲学表述。所以我相信我们复旦哲学学院毕业的学生,应当有一种自信,让我们作为哲学的研究者免于当代文明的虚无主义病症,这种虚无主义病症是资本逻辑和技术的进步强制赋予这个时代的,所以我希望要记得,我们要跟这个社会的资本逻辑保持必要的距离。

我们哲学学院毕业的学生们,将来你无论从事怎样的职业,不要频频被你的职业的这个小小范围所限制,你从事你的职业,你也通过你的职业在亲民,在参与和体察人民生活,这是你明明德的途径。

哲学是真理的事业,那么真理是个怎样的事业呢?我借用海德格尔的表述:真理并不是某种可以被担保的认识,不是在某个地方等待着我们终于达到了它的真理,不是这样的东西,真理就是属于对未来的筹划,对于未来的创建,请注意创建这个词,我们任何人都不能认为自己是真理在握的。

我要讲的第二点,就是我们作为学习和研究了多年哲学的学生,我们应当相信我们自己,相信我们自己可以免除当代文明的虚无主义病症。

如果有同学问“你能否简要说一下,在儒家看来中国人的人生意义?”我回答会是两个汉字——“牵挂”,中国人很怕死,因为世界上有人牵挂着,或他牵挂别人或别人牵挂他,假如一个中国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牵挂,他就不会怕死。他扎根于儒家,儒家让中国人站在大地上,这大地就是亲情和亲情传递给我们的责任。把这一点表达最好的,在我看来是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第一个纲领明明德,在明德前面加一个“明”什么意思?就是我们本有明德。“明德”在王阳明那里就是“良知”,也就是我们本有“良知”,但是可能被遮蔽、经常被遮蔽,遮蔽这个名字叫“私欲”,把这个私欲之弊去掉,就让明德重新呈现,那叫“明明德”,这是我的解释,大多数人恐怕也这么解释。

如果有人问我:“王老师,在你看来人生的意义是什么?”那么我一定跟这位同学讲你这个问题问得太抽象,抽象到以至于我无法回答。你应该这么问:欧洲人的人生意义是什么?阿拉伯人的人生意义是什么?中国人的人生意义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我们才能够讨论。所以我们应该来问的是比方说“中国人的人生意义是什么?中国人从哪里获取他的人生?”一定是从本民族的文化精神中,从本民族的哲学中。因为我们中华民族不是个宗教的民族,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实现始终是在哲学中进行的,所以应当这样回答——中国的哲学实际上就是人生哲学。

这是我理解的第三条纲领。也许在解释上会跟有些学者不一样啊。但是总而言之,中国的哲学是生命实践的哲学,这个生命实践的哲学就是让我们的生命实践达到智慧的境界,中国哲学是人生的智慧境界,是每一个中国年轻人所需要、所应当进入其中的。

编者按:又是一年毕业季,近日,作为教师代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王德峰教授在毕业典礼上为学生送上寄语,本文为其发言内容,因版面所限,内容有删节。

我们如何看待我们未来人生的成功和失败?何为成功,何为失败?这个标准不能由资本的逻辑赋予我们,否则我们就白白地学习了哲学,我们离开智慧就太遥远。

什么是成功?什么是人生的成功?什么是人生的失败?并没有一个所谓量化的标准,它是关乎文化精神的事情。今天中国的年轻人在一种怎样的文化精神中来评价自己的人生?这是件大事。

中国哲学有多家多派,后来成为主流的是儒道佛三家,佛家当然是中国化了的,佛学于是融入了中国哲学,特别是禅宗。我们不要忽略了中国哲学,因为中国人的人生意义,主要是由儒家来回答,儒道佛三家,儒家始终是根本。

上一篇:读书使我快乐 篇十二:不被老板拿捏~是时候研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