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研究》
分析哲学是以语言分析为主要工作内容、以澄清思想和说理论证为主要工作任务、在20世纪英美哲学占主导地位的一种哲学思潮。20世纪初,随着罗素的来华访问和维也纳学派思想的传入以及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一书的翻译出版,分析哲学的思想在中国逐渐得到传播。1949年之后的30年中,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分析哲学随同其他西方哲学思想一道,被冠之以“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而遭到严厉的政治批判,国内哲学界对分析哲学的态度基本上是三缄其口,避而远之。直到改革开放之后,国内的分析哲学研究才得以恢复。经过40年的发展,分析哲学在中国学术界如今已经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思想方法和哲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分析哲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分析哲学学术研讨会至今已经召开了10届,《中国分析哲学》文集也出版了5卷册,这些都反映了分析哲学在当今中国哲学研究中的重要成果。
分析哲学研究在中国的复兴
1978年在安徽芜湖举行的全国外国哲学史学术研讨会,是改革开放后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性外国哲学学术会议,在我国的外国哲学研究领域具有拨乱反正的重要作用。1979年在山西太原举行的全国现代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则是彻底清算以往对现代外国哲学的政治批判态度,推动现代外国哲学研究走上了学术自主的道路。这些重要的历史事件直接开启了分析哲学在中国的重新传播,也引领了以分析哲学为导向的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在中国哲学界的全面复兴。
20世纪初西方哲学传入中国,最初就是通过罗素的新实在论和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杜威的哲学和罗素的哲学被当时的中国人看作是“科学的哲学”,受到了先进的中国学人的热烈而隆重的欢迎,引起了人们认真的学习和热烈的讨论,他们的哲学思想在当时形成了一种热潮。这个热潮的直接后果就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思想界出现的“科学与玄学之战”。1978年之后,西方哲学重新引入,首先在国内哲学界掀起第二波热潮的还是分析哲学。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哲学界广泛传播的西方哲学思潮主要是以科学哲学、维也纳学派哲学、波普尔哲学等为代表的分析哲学思想,其主要原因是,科学的分析方法、理性的科学态度、自由的批判精神,分析哲学的所有这些特征都对当时正处于拨乱反正的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在广大青年学生乃至整个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90年代后,学术界对分析哲学的关注虽然有所减弱,但研究者们的工作并没有停止,而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有所深入,取得了更多的成果。
首先是对分析哲学的介绍更为全面,除了人们所熟知的罗素哲学和维也纳学派之外,更多地介绍和分析了弗雷格哲学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的英美分析哲学,如斯特劳森、蒯因、普特南、达米特、戴维森等,并注意跟踪研究分析哲学的最新发展。其次是国内哲学界对分析哲学的重新关注,不是停留在简单的介绍和翻译上,而是开始注重对学术思想之间理论联系的分析以及对他们所提出问题的历史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再次是国内哲学界逐步开展与国际分析哲学界的交往和交流。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曾多次参加世界哲学大会、国际维特根斯坦哲学研讨会以及“逻辑、科学与方法论”国际会议等,并在大会上作专题报告和发言,阐发了中国学者在分析哲学领域的主要观点。同时,国内哲学界也举办了多次国际性的科学哲学和分析哲学研讨会。1988年成立的中英暑期哲学学院,也是以讨论分析哲学家思想为主的教学机构,在中外哲学交流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最后是开始注重把分析哲学的方法运用到对中国哲学的研究中,并在这方面举行了专门的研讨会,发表了许多对中国传统哲学和当代哲学研究非常有价值的观点
所有这些表明,我国学者对分析哲学的研究兴趣,不仅来自对分析哲学本身的关注,由此形成对当代哲学的重新理解,更是来自对分析方法如何用于中国哲学研究的强烈责任感,由此反思中国哲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出路。这就使得中国的分析哲学研究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双重任务。一方面是通过对分析哲学本身的研究,加深我们对哲学性质的全新理解。这里的分析哲学研究又是以两种形式出现的:一是对西方分析哲学发展历史的研究,如对分析哲学家思想的研究和对分析哲学运动的历史考察;二是运用哲学分析的方法,对分析哲学提出的哲学问题给予重新论证和解释。另一方面则是从中国哲学的角度对分析哲学的价值作出阐述,力图为中国哲学研究提供更为有效的论证武器。这种研究也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借鉴分析哲学方法对中国传统哲学问题给出概念分析和逻辑重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哲学传统的内在逻辑;二是对分析哲学家们提出的重要问题给出中国哲学式的解读,提出中国哲学的思想实验。显然,中国学者在分析哲学研究中的确肩负了双重责任。正是在这样的责任面前,40年来,中国学者的分析哲学研究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当然也存在自身的困难和问题。反省这些问题,就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分析哲学研究在当代中国哲学中的位置,也有助于我们在一个重要方面推进当代中国哲学的研究工作。
上一篇:哲学实验方法的合理性论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