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研究

所有学科中,废除哲学是不是影响最小的? 

来源:哲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2-11

近期,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

「所有学科中,废除哲学是不是影响最小的?」


知乎相关问题的描述。图片来源:知乎

众多网友在这一问题下展开了争论:

有人反对,列举哲学的重要性所在;

有人肯定,认为在当代中国有没有哲学没什么大区别;

也有人并未表态,而是提出与其单纯地支持或反对,不如思考一下为何哲学会被人当成最「无用」的学科。

但无论秉持哪种观点,网友们在一点上基本达成了共识:

在如今的中国,人们对于哲学的态度,普遍算不上友好。

这点,相信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所体会,哲学在一些人那里基本是「不务实」的象征,代表着「不说人话」,跟「枯燥乏味」是同义词。


关于什么是哲学,英国哲学家罗素曾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科学知识所不能肯定之事物的思考;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论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图片来源:Wikipedia

为什么哲学会被如此认为呢?

其实,这与接触哲学的方式有关。

许多人初次与哲学相遇,都是通过中学阶段的教科书,「物质决定意识」「事物的本源是物质,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这些话相信很多人无论毕业了多少年,都还记忆犹新。

然而,印象深刻的背后是灌输,很多老师并不会为学生详细讲解为什么「物质决定意识」,只是让大家背下来,在考试卷子上写下答案即可。

这无疑使得不少人在初入哲学门径时,就走上了一条岔路,在机械地反复背诵下认为哲学就是这个样子,从而丧失了在哲学入门时最为重要的东西:

兴趣。

而事实上,哲学入门可以非常有趣。

那么,要如何做到有趣呢?

我们不妨以一位学者讲授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篇》的方式为例。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 - 前322),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几乎对每个学科都做出了贡献,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等内容。图片来源:Wikipedia

这篇作品名为《范畴篇》,内容肯定与范畴有关。

因此,首先要思考一个问题:

什么是范畴?

在古希腊语中「范畴」(Kategori)的动词形态(Kategorein)的主要含义是「指控」,甚至是「公开指控」的意思。

可以想象一下,在雅典的法庭上,苏格拉底站在中央,陪审员们围在首位,轮番指控苏格拉底,说他不敬畏神、成天只会耍嘴炮、教出了阿尔西比亚德这样的不良学生等等。

可见,主要意为公开指控的范畴一词,最初的含义是从不同角度揭示一个人的性格与言行。

但后来,这个词的语义逐渐变化,指控的意味变淡,描述的意味渐浓,于是范畴的含义又变为对事物进行「多元描述」。

不过,这样的叙述可能依然会让人感到有些无趣,毕竟不是人人都了解苏格拉底的生平,且他作为一个死了上千年的古希腊人,看起来好像和当代中国人八竿子打不着。

既然如此,不妨再换一个熟悉的人来:

姚明。


姚明,前中国职业篮球运动员,生涯8次入选NBA全明星阵容,现任亚洲篮球联合会主席、中国篮球协会主席、中职联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图片来源:新浪

姚明是家喻户晓的篮球巨星,也是中国人,以他为例,应该足够有关联感了。那么,如果我们要以姚明为对象了解「范畴」,对姚明进行描述的话,他具有哪些特征呢?

或许会有以下这些:

1.姚明是上海人;

2.姚明身高2.26米;

3.姚明口才很好;

4.姚明的妻子是叶莉;

5.姚明在休斯敦火箭队打过球;

6.姚明2011年退役;

7.姚明打了9年NBA;

8.姚明现在是CBA公司董事长;

9.姚明在演讲;

10.姚明曾被选为NBA选秀状元。

通过这样的「多元描述」,姚明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得以更加立体和全面。

可是,这与范畴有什么关系?

这就是亚里士多德出场的时刻了,他的《范畴篇》告诉大家,这些描述对应的正是十大范畴:

实体、分量、性质、关系、场所、时间、位置/姿态、状态、动作、被动。

上一篇:奥古斯丁经过反复思考证明了自我意识,这属于
下一篇:没有了